您好,欢迎访问学汇城期刊网
专利申请 专著征稿
学汇城期刊网

为什么要反复修改发表的论文?杂志

2022-05-11 09:28:30 · 职称评审 ·  · 浏览量 518 次 ·
为什么要反复修改发表的论文?

不磨刀不误砍柴工,文章改不了,尤其是需要发表的论文。古往今来,每一个成功的作家都重视文章的修改。工作两年多的苟子说:“人之于文学,玉之于玩味。”曹雪芹为悼念红楼而写《红楼梦》,读了十年,增删五次。“字字珠玑,十年心血非比寻常”。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写了《光与生命》,修改了9次,直到他认为每一个字都充分表达了他的原意,才正式出版。海明威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了将近200遍,才最终付印。作家巴金说:“写到死,改到死;用辛苦的修改来弥补自己作品的漏洞”。所以修改是论文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决定性的环节。

第一,认知过程的艰巨性决定了修改的必然性。

毕业论文要求大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阐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些规律性认识。一篇论文的发表,反映了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丰富多彩,曲折复杂。认识它不容易,反映它更难。因为,这种困难一方面来自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部矛盾有一个逐步暴露的过程,其发展是曲折复杂的;另一方面,这种困难来自于人的认知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如果认知的每个阶段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片面性和主观性。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得当;这里的粗心是指你不知道最起码的大惊小怪的知识。”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有一个从现象到本质,从片面到全面,从不够深刻到深刻的过程。更何况,人们对研究结果的反应有一个从不准确、恰当到更准确、恰当的过程。写论文是研究成果的反映,从不准确、不恰当到更准确、更恰当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修正。列夫·托尔斯泰说:“金子只有通过淘洗才能获得,精辟和表达良好的思想也是如此。”可见,修改文章是符合人们认知规律的。

写论文,本质上是一个认知过程,包括从客观事物“意义”到人的主观认识的过程,从主观认识到书面表达的“物化”过程。在关心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意义上的差异”,即主观认知未能全面正确地理解客观事物;但在物化的过程中,容易“表意”,即写出来的文章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作者的观点。所以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多一次修改就是多一份理解;多次修改后向前一步,至少可以减少错误,克服缺点。正如作家老舍所说,“文章一定要修改,谁也不能一下子写一大篇,又快又好。”

第二,修改是贯穿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

从形式上看,修改是论文发表的最后一个过程,是文章的完善阶段,但一般来说,修改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一般写作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加强复习力度。在第一阶段,概念的修改正在酝酿之中。在写论文之前,你应该先起草你的想法。改版从这里开始。如确立中心、选择主题、安排文章等。,都要经过反复的思考、分析和综合。这种不落笔尖的修改,决定了整篇文章的成败。稿子改得好,写作少走弯路。如果确定了严格的大纲,搭好架子,文章的结构就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动笔之前一定要深思熟虑,不要信手拈来,大改大改。第二阶段是写完之后的修改。写完后,我会进入一个缜密的思维过程,包括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互动、理性推理、形象探索、层次划分、段落衔接、句型选择与考查、词汇考量与推敲。各方面可能会反复分析、比较、选择,修改一些单词、句型、层次、段落后可能会完成初稿。这就是边改边写,边改边写的阶段。第三阶段是初稿后的修改。文革完成后,要逐字逐句,循序渐进,整体修改。在修改中,不仅要精心选词,还要考虑选材、层次安排、结构组织、中心表达等等。第四阶段,在导师的指导下修改。导师审阅后肯定了草稿的优点,也指出了全文的不足。作者在听完导师的点评后,要进一步发现自己课文的优缺点,深入研究,深刻领悟,再重新考虑修改。这时候修改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完成的,修改的难度也比原来增加了。

但如果加以改进,发表文章的水平是可以显著提高的。


发表论文,展示学术实力,开启学术之门,让你的研究成果获得认可,成就学术梦想!微信:fuwubang369